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木讷什么意思(“木囊”与“木讷” )

时间:2024-08-23 08:00:51

在陕西的关中地区,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偶尔会用“木囊(音)”一词。那么,“木囊”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个人做事动作迟缓、慢慢吞吞;思维不够敏捷,感觉很浪费时间,对此,关中乡间土话会说:“这个人木囊得很!”“这人做事太木囊了!”如两人一块儿赶路,一人落在后边,前边的人等得不耐烦了,便对后边人说:“走快点……你木囊得很!”或者,直接用来形容一个人平日的处事风格,甚至于他的性格,“这人做事经常木木囊囊的!”“那就是个木囊人!”等等。

稍加分析,我们便可以断定,方言“木囊”的确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应是汉语词汇“木讷(音 nè)”发展而逐渐变音的结果。在目前通行的普通话中,“木讷”一词还在应用。《新华字典》解释说:“讷,语言迟钝,不善讲话。”《现代汉语词典》“木”与“讷”条下分别组词,有“质朴”和“(说话)迟钝”之义。从实际应用来看,“木讷”一般形容那些反应较慢、做事磨蹭、行动迟缓,有些呆头呆脑的人。其含义与关中方言“木囊”大致相同。

追溯历史,先秦时期儒家文献《论语》中已经出现“木讷”的说法。《论语·子路》篇云:“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三国曹魏时,何晏等人所著的《论语集解》引王肃注曰:“木,质朴;讷,迟钝。”即指一个人质朴,不善辞令。也就是说,圣人孔子认为,一个具有刚强、果敢、质朴、言语谨慎四种优良品质的人,就靠近“仁”的境界了。孔子思想的内容非常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等许多方面,但其最基本的核心即是“仁”。《论语·八佾》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即人们只有具备仁德的基础,学礼乐、做学问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论语·里仁》篇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告诉人们一定要做事勤快,而谨慎说话。

以孔子所论为发端,词语“木讷”在古代往往表示一个人质朴而不善言辞,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英勇异常,屡次击败匈奴人,但他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即使平日闲暇,也与人在地上指画,谈论行军布阵的事情,并以射箭作为赌酒消遣的游戏。史书记载,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居功甚伟的周勃,也是质朴而不善言谈之人,所谓“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果然,在刘邦、吕后相继去世后,诸吕把持朝政。在他们形将乱政之际,周勃和陈平等人主动联合,先发制人,果断迎立代王刘恒(汉文帝)当皇帝,为安定刘氏天下发挥了主要作用。因此,《后汉书·韦彪传》载,东汉韦彪曾上疏汉章帝,谏言整顿朝政,改善选官置吏方法:“宜鉴啬夫捷急之对,深思绛侯木讷之功也。”明白地指出了绛侯周勃这种木讷谨慎性格的好处。《晋书·葛洪传》记载,东晋葛洪“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质朴而不善言谈,不喜荣华富贵,闭门谢客,不和外界交游往来,潜心学问,所以葛洪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道家学者。欧阳修有诗云:“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黄庭坚亦云:“木讷赤子心,百巧令人老。”由此可见,作为人的品性,木讷表达的是朴实敦厚,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明显具有褒义色彩。 因此,在古代,一个“木讷”的人往往表现出言语迟钝,思维、行为不敏捷的外在特点。

回过头来看,今天不论是普通话还是关中方言,“木讷”一词已稍具些许贬义色彩了。关中方言里的“木囊”即“木讷”的意思,单指一个人做事时行动比较迟缓,思维较慢。相比古代汉语“木讷”,它的意思已基本滤去了其原本所表达的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性,而是更着重于外在表象的具体动作。所以说,今天“木讷”一词应用的范围变得更趋狭隘了,而这些也比较符合中国汉语词汇历史发展演化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在关中农村,时常可以碰见,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农人从嘴里吐出带着满满泥土气息、类似“木囊”之类的词句,一般外来人不知所云。其实,仔细探究,这些或许都是一些雅言古语。因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不仅仅表现为地面或地下留存的大量古代遗迹和器物,也在人们的一些方言土话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