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你在地球表面上的态度无关。
在零重力中漂浮是许多人都幻想过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在空气中漂浮而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是非常吸引人的。但要离开地球多高才能摆脱地心引力,体验失重状态呢?
从技术上讲,你可以在任何高度体验失重状态,关键在于你必须在空气阻力过大之前,在重力加速度下自由地向地面加速。
换句话说,假设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是9.807米/秒^2,一个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以同样的速度下落都会经历瞬间的失重。
失重取决于你的飞行路径,而不是你的高度或体重。
失重的概念很容易被误解。失重更确切地说是微重力。
体验失重并不意味着没有重力,只是你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加速。你可以从台阶上跳下来,体验失重的感觉——在你落地之前,你的身体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即使是普通的飞机也可以带人进行微重力飞行。飞机可以在一种特殊的波浪起伏轨道上飞行,这就是所谓的抛物线飞行,这种飞行一次能产生大约30秒的失重状态。
然而,体验长时间失重状态的最佳方式是成为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待上一段时间。
国际空间站在轨道上,这意味着它移动得非常快,尽管它不断地向地球坠落,但由于地球的曲率,它总是‘失踪’。国际空间站和里面的宇航员处于永久的自由落体状态,因此体验了微重力‘失重’。
当然,如果你离开地球大气层,进入太空深处,我们地球的引力对你几乎没有影响。然而,无论你身处宇宙的哪个角落,根据耶鲁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太空中没有零重力这回事。”重力无处不在。”因此,你会发现自己被重力拉向某个地方,可能是行星、恒星或黑洞,尽管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到达你的最终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感到失重,但实际上不是失重。
虽然失重的想法似乎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命题,但它可能有显著的缺点。
虽然在零重力环境中漂浮看起来很有趣,但当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中待上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时,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需要不断地对抗身体的重量,肌肉就会开始变弱——尤其是心脏肌肉,因为它们不再需要向上坡泵血。
骨骼在失重状态下会发生矿物质分解和钙流失,从而导致骨骼脆弱和骨质疏松。宇航员试图通过在太空中做大量运动来对抗蹦极绳的阻力,但即便如此,一旦回到地球,他们一开始站不起来,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连续数月的失重状态也会使宇航员的眼睛组织变形,造成视神经损伤,甚至会导致宇航员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广泛”变化。
然而,这些负面影响不太可能影响到一个只经历短暂零重力的人。
例如,维珍银河或蓝色起源亚轨道太空飞行的短期零重力似乎对身体的影响很小,无论是立即的还是持久的。你可能会看到你的心率立即增加,或经历与压力或危险有关的其他反应,但即使这些都可以通过飞行前的训练来减少,这样环境的变化就已经有点熟悉了。
事实上,如果有机会,任何对零重力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