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并不是新中国唯一一场援外战争,因为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还发生过一场抗美援越战争。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1964年8月美国制造的“北部湾事件”。
当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突然炮轰北越,8月1日,美第七舰队入侵越南领海,与越南海军开战,击沉越南鱼雷艇。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宣称美国海军遭受袭击,并称之为“北部湾事件”。美国以此为借口,于5日出动空军,轰炸北越清化、义安、鸿基等地,美国侵越战争正式爆发。
当时美国对越南北部进行轰炸,越南在无法抵抗美国的情况下,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军事上的帮助。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访问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向中国争取更多的军事援助,同时请求中国派出地面部队介入美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
毛主席在经过短暂考虑之后,果断下令让高炮入越轮战。
两个月后,中国军队正式进入越南地区作战。但是有关这场战争的一切却被有意地掩盖起来。
197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公开抗美援越战争的具体情况。
当时中国共派出了32万人援助越南,其中既包括作战单位,也包括基建等辅助单位。
此时,距离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100多名官兵永远地留在了越南的土地,4200多人在战斗中英勇负伤。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场大的战役,中国却不对外公布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基于毛泽东对内忧外患的判断
中国参加战争有一个外因和一个内因。
外因是中国的敌对势力发生了变化。
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虽然美帝国主义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敌人,但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苏联开始在两国边境大量屯兵,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
内因是“修正主义”的死灰复燃。
毛主席对国家的发展非常忧虑,他认为新兴的共和国政权很可能被修正主义分子窃取。
当时主席正准备解决人民政府的内部问题,在政策方面他必须内外兼顾,所以当时中国的国际战略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
抗美援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出的决定,也是当时最恰当的决定。
二、中美双方寻求某种默契
中美两国在抗美援越期间是有一定默契的。
“北部湾事件”之后,中美双方都开始通过第三方的渠道进行沟通,以确保双方不会在这场战争中付出过于沉重的代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初期并没有将抗美援越战争的信息予以公开,而是选择隐瞒消息暗中出兵。
1965年2月初是美越战争的节点,当时美国对北越的关键设施进行了轰炸,但是随着战争烈度的不断提高,美国军机越过中越边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美国飞机的轰炸行动对我国边境民众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不过,美国方面并没有攻击中国的意图。这一观点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被进一步明确。
时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曾经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担任过中美传话人的角色。
中方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中国没有与美国开战的意图,但是中国已经做好战争的准备 ,同时中国所有的承诺都是有效的。
美方认为中国的这番表态实际上是在向美国表示,中方无意真的成为这场战争的一部分。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也并没有多大的敌意。
不过美国必须做出正确的反应,即放弃将中国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所有计划。
在越战期间,中美之间的沟通频率并不低,说明两国都在极力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军事摩擦。
也是因为美方充分了解中国的想法,所以美国即便知道中国确实参与了越战,也没有将这个消息拿出来大书特书的原因。
抗美援越战争其实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之所以不公开这场战争的相关信息,是因为它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一次复杂的政治博弈。
其中的很多信息在当时确实是不适合公开的,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想法一致。
所以抗美援越战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才如此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