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阿昌族在哪个省(云南特有民族:阿昌族)

时间:2024-12-05 19:15:22



今天

跟小布一起看

《倚刀而歌的民族——
云南特有民族:阿昌族》


中国境内阿昌族总人口为43775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陇川县,少量散居在芒市、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地以及邻省贵州。


阿昌族村寨


阿昌族村寨 茶山


据《云南省志》记载,阿昌族源于古代中国西北甘青高原的氐羌族群。先秦以来,其不断南迁进入西南地区。唐代“寻传蛮”,元明时期“峨(莪、萼)昌”、“阿昌”与阿昌族有较深的渊源关系。清代文献中的“阿昌”已经专指近代的阿昌族。阿昌族的自称有“阿昌”“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傣族称其为“押(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阿昌族。1988年,在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地设立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曩宋阿昌族乡和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

阿露窝罗节现场


阿露窝罗节现场乐器表演


阿露窝罗节现场舞蹈表演


历史上,阿昌族经历了不断衍化、迁徙、离散和聚合的复杂发展过程。在长期的迁徙中,与其他民族频繁接触、交往和杂居,生产生活相互渗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缅语支、彝语支和阿昌语支等观点,其中,以属彝语支影响较大。其语言又分陇川、梁河、潞西(今芒市)三种方言,梁河、潞西方言差别较小;梁河、陇川方言差别较大,不能相互通话。历史上阿昌族没有文字,靠代代口耳相传承袭民族文化。

阿昌族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耕技术较高,曾培育出优良水稻品种“毫公安”,又叫“毫母累”,籽粒饱满,香润可口,被当地各民族誉为“水稻之王”。梁河“回龙茶”、陇川“户撒烟”等也较为著名。


云南阿昌族喜欢吃软米、糯米。糯米主要用来加工成糍粑、甜白酒、粽子、苏子汤圆,分别作为春节、端午节和泼水节不可缺少的标志性食品。用当地优质大米做成的米线为主料的“过手米线”是独特的风味小吃。阿昌族是爱喝茶的民族,火塘上用温火慢慢烘干的竹筒茶,带有竹子特殊清香,清凉解渴,携带方便;花朵鲜艳美丽、油质清亮的红花油茶食药同源;烤茶用土罐或瓦罐置于火上翻烤,讲究火候,要勤翻抖,烤出焦香味后,冲水饮用,又被称为“百抖茶”,刚烤好的茶冲水时滋啦作响,也称之为“雷响茶”。


阿昌族妇女准备过手米线


阿昌族特色食物 过手米线


阿昌族手工业比较发达,铁匠、木匠、泥匠和竹编多由男子承担,纺织、酿酒则是女子的基本技能。有“伙子看打铁,女子看纺织”的民谚。户撒乡的阿昌刀(阿昌户撒刀),柔可绕指,刚可削铁,久负盛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雕刻技艺以木雕和银雕为主,木雕常常运用在房屋建筑、生活用具的雕刻装饰中,银雕主要运用于银饰品,或是用于雕刻“户撒刀”的刀壳图案。


阿露窝罗节现场——穿着盛装的阿昌族姑娘

阿昌族能歌善舞。以歌传情,以歌交友的山歌,既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的载体。梁河阿昌族传统舞蹈“窝罗舞”、户撒阿昌族的“嘎光舞”、云龙阿昌族的“大刀舞”等民间舞蹈动作古朴,主要内容多是表现劳作情景和生活场景。“窝罗舞”是全民参与的群体性大型歌舞,阿昌族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就是跳窝罗舞。窝罗舞因一面起舞又不断呼叫“窝罗”等助词衬语而得名。除了法定节日“阿露窝罗节”,阿昌族还有火把节、尝新节、“摆桑建”(即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岁年时节。


阿昌族妇女织锦


阿昌族妇女传统织布


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被阿昌族喻为“阿公阿祖的路”。其有诗体和散文体两种传承样式,史诗体句子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散文体以故事的形式在普通百姓中流传。遮帕麻在阿昌语中意为“兵的大父”,即将领统帅的意思,在史诗中是造天的天公,遮米麻是“将领的大妻”之意,是造地的地母。2006年,《遮帕麻与遮米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阿昌族新农村风貌


在新时代春光的照拂下,这个“倚刀而歌”的民族,与各民族一道,同行一条花山路,齐享万缕暖春风。